English

也说图书的贱卖

2000-11-30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两则毫不搭界的新闻,长时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。一则是数年前,上海的“庄妈妈净菜公司”,靠招来的一批下岗职工洗菜挣钱;一则是最近,某商场一位卖书的女老板称斤卖书,靠图书的贱卖招徕顾客。两则消息,媒体都曾不厌其烦地宣传过。

这两则风马牛不相及的消息,有什么关联?净菜公司的新鲜处,在于它把本不值钱的东西经人加工制作后,成了细菜,从而得以增值贵卖;女老板称斤卖书的新鲜处,在于历来依本卖依定价卖的图书,却像农贸市场上的萝卜青菜,称斤论两,其中甚至包括了相当多数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,能不让人惊讶吗?

图书的贱卖,进而名著的贱卖,是对知识的贱卖。其背后折射的,是对出版社出版行为的价值评判。这对我们应该是一副十分有益的清醒剂。

图书,应该是人类文化成就的集大成者。特别是文学名著,更体现了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。伟大的文人们,他们不以掠夺侵凌的手段,金戈铁马的暴行建造自己的纪念碑,而是用自己的妙笔,再现人类最真实最动人的历史和精神。

无价的精神食粮,被如此贱卖?无非两个字:“多”“滥”而已。

65年前,郑振铎先生曾不无忧虑地说:“名著的介绍,成了今日很迫切的需要,不仅欧美的名著的介绍,百未得其一二,就是中国本土的著作我们要得到完善而方便的本子,也不是容易的事。”郑先生的慨叹,今日已不存在了。整个出版界,各类名著铺天盖地,名著销售中的大降价尤其成为贱卖图书中的一道风景。其中的责任自然应由出版者来承担才是。

从根本上说,我们不能责怪名著出得太多,而应检讨其出得太滥——出了那么多版本的名著,只解决了一个缺少名著的问题,并未解决好如郑先生所说“完善而方便”的问题。而这一问题,出版者与读者大可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。我又想到庄妈妈的净菜公司。其实,净菜无非是加了一道洗、摘、整理的工序。但正是这一道工序,菜的价值却大不一样了。卖菜如此,图书出版亦应如此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